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公告公示 正文
一、基本情况
(一)规模和结构
莱州市现有高中阶段学校7所,其中,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8087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 10744 人。职普比为4.2:5.8。中等职业学校共招生2575人,职校招生占高中阶段招生比例为42.2%。
表1:高中阶段招生情况统计表
年度 |
普通高中招生人数 |
职业学校招生人数 |
职普比 |
2016-2017 |
3800 |
2992 |
4.4:5.6 |
2017-2018 |
3526 |
2575 |
4.2:5.8 |
在全市3所中等职业学校中,有国办普通中专2所,分别为烟台理工学校(加挂烟台滨海技工学校牌子)和烟台信息工程学校,均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性学校和山东省示范性及优质特色中职学校建设项目学校。有民办职业中专1所,为莱州市中华武术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莱州中华武校),是全国十大武术名校,连续五年登上央视春晚演出,打造了全国知名的武术教育品牌。2016年7月,该校通过了山东省规范化中等职业学校认定。
近年来,全市职业教育办学成效显著,学生、家长和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专业特色鲜明,学生技能成绩突出,校企深度合作融洽,办学内涵丰富,综合实力逐步增强,为莱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设施设备
莱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职业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学校数字化建设成效显著。全市职业学校占地面积约32.45万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40.12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8.2万册,生均图书34.87册;学生用计算机总数2831台,生均计算机拥有量0.35台;实训设备总值达到6350万元,生均设备值为7852.11元,较上年增长7.53%。
表2: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情况统计
项 目 |
2016-2017学年 |
2017-2018学年 |
较上年增长 |
学生数(名) |
8674 |
8087 |
-6.76% |
占地面积(㎡) |
324480.08 |
324480.08 |
0 |
生均值(㎡) |
37.41 |
40.12 |
7.24% |
图书(万册) |
28 |
28.2 |
0.07% |
生均值(册) |
32.28 |
34.87 |
2.59% |
教学用计算机(台) |
2831 |
2831 |
0 |
生均值(台) |
0.33 |
0.35 |
5.7% |
工位数(个) |
8238 |
8804 |
6.8% |
生均值(个) |
0.95 |
1.09 |
14.7% |
实训设备总值(万元) |
6333.92 |
6350 |
|
生均值(元) |
7302.19 |
7852.11 |
7.53% |
(三)教师队伍
截止2018年8月,全市职业学校(不含民办)共有在编教师553名,师生比为1:14.62。其中,在编专任教师481名中有专业课教师270名,占专任教师的56.1%。“双师型”教师244名,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90.3%。其中,具有技师等级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中级职称的教师人数为113名,占“双师型”教师的46.31%。聘请的校外兼职指导教师72名。
专任教师学历结构: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475人,占专任教师的98.75 %。
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全市职业学校专任教师中初级职称人数为107人,占专任教师的22.2%;中级职称人数为 208人,占专任教师的 43.2 %;高级职称人数为166人,占专任教师的34.5%,各级职称人数结构较为合理,基本呈正态曲线分布。
表3: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不含民办)
项目 |
2016-2017学年 |
2017-2018学年 |
增加 |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占比% |
人数 |
百分点 |
|
教师总数(含兼职) |
566 |
/ |
553 |
/ |
/ |
|
专任教师人数 |
451 |
/ |
481 |
/ |
/ |
|
专任专业课教师人数 |
285 |
63.19 |
270 |
56.1 |
-15 |
-2.93 |
兼职教师人数 |
78 |
17.29 |
72 |
14.96 |
-6 |
-1.17 |
双师型教师人数 |
245 |
85.96 |
244 |
90.3 |
-1 |
4.04 |
具有技师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中级非教师系列职称人数 |
110 |
44.9 |
113 |
46.31 |
3 |
1.41 |
专任教师达到本科学历人数 |
437 |
96.9 |
475 |
98.75 |
38 |
-5.47 |
专任教师达到硕士学历人数 |
20 |
4.43 |
10 |
2.07 |
0 |
8.69 |
专任教师高级职称人数 |
129 |
28.6 |
166 |
34.51 |
37 |
5.91 |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全市各职业学校坚持育人为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重点,突出抓好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家校合作、校企合作,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优良的思想品质、熟练的职业技能、善于创业竞争的高素质劳动者。坚持德育为先,认真抓好学生日常管理,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和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提升职业学校的社会形象;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为重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以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创业大赛等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表4: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情况统计表
项目 |
2016-2017学年 (%) |
2017-2018学年 (%) |
增减 (百分点) |
文化课合格率 |
99.5 |
99.85 |
0.35 |
专业技能合格率 |
96 |
98 |
2 |
体质测评合格率 |
95.18 |
96 |
0.82 |
毕业率 |
96.8 |
96.95 |
0.15 |
(二)就业质量
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人才,保障学生的就业质量,全市各职业学校深入开展了“企业大走访”活动,每所职业学校至少走访30家市内外企业,调查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及用工需求情况。通过走访,进一步加强了校企之间的合作,与市内外60多家企业建立了实习基地和“订单班”教育,建立了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升学创设良好的条件。另外,各职业学校还认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明白在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形势,了解就业的影响因素,明确自己就业方向,逐步学会观察分析就业形势,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目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主要采取“学校推荐、自主择业”相结合以及“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就业渠道主要是以学校推荐、订单教育为主,每所学校都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很多毕业生被推荐到北京、济南、青岛、烟台等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就业,一些专业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特别是一些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得奖学生,用人单位纷纷抢挖人才,敞开招聘。多数毕业生就业后,在缴纳“三险”的前提下,月薪达到3000元左右,有的达到了4000元以上,很多毕业生很快就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表5: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项目 |
2016-2017学年 |
2017-2018学年 |
较上年增长 |
就业率 |
99.5% |
99.59% |
0.09% |
对口就业率 |
90% |
91.98% |
1.98% |
初次就业收入 |
2500元 |
2536 |
0.02% |
创业率 |
5.1% |
5.35% |
0.25% |
母校满意度 |
98.2% |
98.76% |
0.56% |
雇主满意度 |
97.8% |
98.4% |
0.6% |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布局
一年来,我市紧紧依靠国家“蓝黄”两区经济建设区位优势以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引导职业学校全面优化专业结构,调整理顺重复专业,着力创建专业教学特色,打造一批品牌专业,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目前,全市职业学校共开设加工制造、土木工程、财经商贸、旅游服务和信息技术等13大类专业24个专业点,其中,烟台理工学校主要以数控加工、电工电子、汽车维修、建筑工程等专业为主,打造现代制造专业特色;烟台信息工程学校主要以信息技术、餐旅服务等专业为主,打造现代服务专业特色;莱州中华武校主要以运动训练和武术表演等专业为主,打造武校教育品牌。各学校专业设置与全市主导产业重合率达到90%以上,基本覆盖我市经济社会各领域,初步建立了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品牌纷呈的专业体系,形成学校之间定位准确、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各有所长、有序发展的专业建设新格局。
目前,我市职业学校年在校生规模达到8087人,共创建国家级示范校重点专业8个,特色项目2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烟台市级示范性专业8个、规范化专业11个,合格专业4个。烟台理工学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烟信信息工程学校的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先后成为山东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表6:莱州市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统计表
学校 |
专业 代码 |
专业名称 |
市级认 定等级 |
备注 |
烟台信息工程学校 |
051300 |
机电技术应用 |
示范性 |
|
烟台信息工程学校 |
090100 |
计算机应用 |
示范性 |
|
烟台信息工程学校 |
130700 |
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 |
示范性 |
山东省品牌专业 |
烟台信息工程学校 |
160100 |
学前教育 |
示范性 |
|
烟台信息工程学校 |
110200 |
美发与形象设计 |
规范化 |
烟台现代学徒制试点 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 |
烟台信息工程学校 |
120100 |
会计 |
规范化 |
|
烟台信息工程学校 |
121100 |
电子商务 |
规范化 |
|
烟台信息工程学校 |
130200 |
旅游服务与管理 |
规范化 |
|
烟台理工学校 |
040100 |
建筑工程施工 |
示范性 |
|
烟台理工学校 |
040200 |
建筑装饰 |
规范性 |
|
烟台理工学校 |
051400 |
数控技术应用 |
示范性 |
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 |
烟台理工学校 |
051600 |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 |
规范性 |
|
烟台理工学校 |
051700 |
汽车制造与检修 |
示范性 |
|
烟台理工学校 |
082300 |
航空服务 |
规范性 |
|
烟台理工学校 |
083937 |
无人机应用技术 |
合格 |
2017年新开设 |
烟台理工学校 |
090100 |
计算机应用 |
示范性 |
|
烟台理工学校 |
092037 |
3D立体设计与打印技术 |
合格 |
2017年新开设 |
烟台理工学校 |
120200 |
会计电算化 |
规范性 |
|
烟台理工学校 |
121100 |
电子商务 |
规范性 |
|
烟台理工学校 |
142000 |
工艺美术 |
规范性 |
|
烟台理工学校 |
160100 |
学前教育 |
规范性 |
|
烟台滨海技工学校 |
0115-4 |
机械装配 |
合格 |
技校 |
烟台滨海技工学校 |
0301-4 |
计算机网络应用 |
合格 |
技校 |
烟台滨海技工学校 |
0406-4 |
汽车装饰与美容 |
合格 |
技校 |
(二)质量保证
1.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各学校立足于本校的教学活动过程,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形成了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成立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包括学籍管理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领导干部兼课与听评课制度、学生实习管理制度、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制度、技能大赛奖励制度等制度体系,推进学校教学工作的改进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2.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内涵建设。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职教室牵头,面向职业学校的全体教师,开展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大比武活动,为教师互相学习和锻炼提供平台,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课堂教学业务素质。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精神,积极组织各职业学校参加教学诊改培训活动,促进学校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国家示范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典型案例,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标准模板。切实加强烟台理工学校和烟台信息工程学校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项目建设,推动莱州中华武校申报第三批省级优质特色中职学校建设项目;认真制定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打造2个省级品牌专业和8个烟台市级示范专业,深入推进2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品牌专业示范效应,提升了职业学校的办学吸引力。烟台理工电子创客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和烟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分别获得山东省第二批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建设计划(2018.6.14省厅公布)
3.突出实践能力,认真抓好技能竞赛。市局认真研究烟台市2018年技能大赛方案,教研员深入学校进行调研分析,帮助职业学校寻找技能大赛突破口,努力完善技能大赛参赛机制,积极参赛备赛,在全市职业学校形成了“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良好局面。6月21日,在烟台市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中,烟信学生国琪伟夺得工业产品CAD项目一等奖。6月24日,烟台电工电子专业技能大赛,烟信张琨皓、周浩、李成隆3名同学以绝对优势包揽了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的前三名,并获团体一等奖。在2018烟台市中学运动会跳绳项目中,烟信获8字绳第一、大绳第一,并以破竹之势获得高中组团体第一名,刷新了学校参赛的最好成绩。
(三)落实教师编制,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近年来,我市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
一是灵活教师补充机制。落实专业兼职教师聘任工作。市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共同制定实施方案,以劳务派遣的形式,从企业和社会上招聘技能教师,缓解了学校技能教师紧缺的问题。积极争取全省“能工巧匠进职校”项目政策支持,为职业学校公开招聘技能指导教师。学校积极创新教师补充机制,与天津技术师范大学合作,联合发起建立了“校政校”联盟,根据学校专业教师需求情况,每年由天津技术师范大学选派学生到校进行顶岗实习,既解决了天津技术师范大学的学生实习问题,又有效缓解学校专业教师短缺的问题。
二是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市教体局高度重视职业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要求各职业学校每年安排不少于5%的公用经费用于教师专业培训。认真落实《山东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总体目标,组织职业学校教师校长参加国家级、省级、市县级和校本级培训,培训人数达500多人次,着力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注重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按照《莱州市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及管理暂行办法》,每两年组织一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和优秀“双师型”教师评选活动,先后认定“双师型”教师244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今年以来,先后有3名教师主持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建设计划;1名教师入选第二届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培养计划;1名教师入选首批山东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计划;1名教师成为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
烟台信息工程学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教学团队获得烟台市首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团队称号。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我市深化产教融合,抓好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和“校企大走访”活动,全市三所职业学校共走访市内外骨干企业100多家,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60多个,有效推动校企合作,促进企业“能工巧匠”进课堂100多人次。烟台理工学校积极探索“引厂入校、入厂办学”的“嵌入式”校企合作模式,企业得到了用工,学校满足了教师实践锻炼和学生实习实训需求,达到共赢。
烟台信息工程学校坚持企业先利、资源共享、校企双赢的原则,通过“两会一团”三个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实行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专业技能教师队伍、共建专业课程、共建校园文化等五个合作机制。
(二)学生实习情况
实习是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执行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的关键环节,也是实施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教学形式。一年来,各职业学校均高度重视学生实习工作,严格按照新颁布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要求,设立专门的实习就业处,安排专职实习指导教师,认真做好实习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根据学生就业及思想变化情况,及时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议,把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创业教育、毕业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思想,注重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提高实习就业的稳定性。为确保实习规范,市教体局对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活动进行经常性地监督、检查和指导,将职业学校实习管理工作纳入年终职业教育综合评价范围。
(三)集团化办学情况
近年来,我市职业学校积极参与集团化办学,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成规模、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职业教育集团,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上的优势逐步显现。例如:烟台理工学校牵头成立的烟台数控职教集团,成立于2006年9月,现有成员学校12所,成员企业28家。目前,该集团的6所成员学校先后成功争创国家级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示范校和省级示范性及优质特色学校,打造了4个省级品牌专业,先后争取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总额约3亿元,建成校内实习基地14个,大大提高了集团办学的基础能力建设水平。烟台理工学校作为牵头学校,充分发挥集团人才资源优势,加强集团内外交流,与集团内的校企单位合作编写了《数控技术教学指导方案》,增强了该集团的办学活力和人才培养能力,连续5年在烟台市级集团考核中进入前三名。
烟台信息工程学校牵头成立了“莱州市信息技术与商贸职业教育集团”,是“烟台市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和“烟台市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的理事单位,每年组织和参加三个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议,共同研讨专业人才规划、师资、实习实训设施建设等问题。
五、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各职业学校重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及时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创新,为学生未来成长打下坚实基础。近三年来,共为社会培养近万名合格的中等技术人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其中在本市就业的学生达到85%以上,职校毕业生已成为我市企业的骨干力量,为莱州区域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持。另外,我市职业学校每年有300多名学生升入对口本科职业院校继续深造,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高水平技能型后备人才
今年我市职业学校组织开展了“企业大走访”活动,向60多家企业发放了600份调查问卷,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达到了98.6%。
(二)社会服务
为提高劳动者职业素养,我市充分利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职能和企业行业的技术力量,组建了莱州市职业教育培训联盟和培训基地,拓宽社会化服务辐射面。
教育、人社、广电、财政、安监、民政等部门联手在莱州职校内共建了山东省工友创业实训基地、烟台市建筑人员培训基地、莱州市会计培训基地、莱州市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基地、莱州市退役士兵技能培训基地等9个联合培训基地,每年开展各类社会化培训达2万多人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力支撑。
(三)对口支援
我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和结对帮扶工作,根据扶贫攻坚工作需要,加大对口帮扶力度。
一是我市职业学校先后与滨州市沾化区职教中心、利津县职教中心开展对口帮扶工作。通过送教指导、互派领导挂职、安排专业教师到帮扶学校支教等方式,帮助帮扶学校快速发展,使其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二是加强我市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未升入普通高中且有意愿就读的农村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2018年,全市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农村初中毕业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达到90%以上,使更多家庭困难的农村学生享受到了优质得职业教育资源。
三是各职业学校充分发挥信息、师资、设备、场地和校企合作等办学优势,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广泛开展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
四是全面落实中职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标准,对中职在校学生全面免除了学费。另外,市财政还安排专项经费帮助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各职业学校也自行设置奖学金、助学金和生活费补贴政策,把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顶岗实习作为助学的重要途径,帮助职业学校的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六、政府履责
(一)经费
莱州市政府依法保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严格落实上级关于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标准政策以及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农村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的要求。近两年,市财政累计拨付学生助学金约1700万元,免除学费2300多万元,资助学生2万多人次,提高了我市职业学校经费保障水平。在此基础上,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市财政每年还拿出100多万专项奖励资金奖励民办职业学校,有力地促进了民办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政策措施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制定出台了《莱州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5-2020年)》(莱政办函[2015]2号),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全市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强化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建立了市政府主导,教育、人社、发改、经贸、财政、农业等有关部门参加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市领导还多次深入职业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督导,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七、特色创新
案例1:深化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和《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山东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意见》精神,我市两所职业学校全面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烟台理工学校的数控技术专业和烟台信息工程学校的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先后成为山东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各学校坚持以技能为本、能力为重,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制定试点工作方案,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导向,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教授为支撑,突出双元路径,从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实习内容、队伍建设、内部管理、评价模式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改革。通过试点,增强了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力,提升了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案例2、“三自三全”学生管理模式和“4+1”素养教育工程
这是我市职业学校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实行的一套学生管理模式。
(一)“三自三全”学生管理。“三自”管理:即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即由学生会或班干部组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德育实践活动,在自我实践的体验中提高自己品质的一种自觉活动。“自我管理”即学校充分发挥学生会(班级)干部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在管理中增长才干,提高自身素质。“自我服务”即变单纯由学校(或教师)为学生服务转化为学生为自己服务。在自我服务中体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服务理念,树立起尊重他人,为他人服务、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三全”管理,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立体化全天候无缝覆盖式管理活动。“全员”指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全程”指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包括校外实践活动、节假日等)全程进行管理,切实提高教育实效。“全方位”指对学生实行全天候无缝覆盖式管理。
各职业学校通过实施“三自三全”模式管理,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能力,育人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道德素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二)“4+1”素养教育工程。即开展“孝德、诚德、爱德、仁德”四德教育加“文明礼仪教育”。职业学校结合中职生每个教育阶段的不同思想需要,将“4﹢1”道德特色教育内容,分成不同模块,采取层层推进的的方式进行引导。在每个模块的引导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育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途径。经过反复实践,将各种教育元素有机融合一体后,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4﹢1”分层分类模块引导德育实践活动模式》。在实践活动中,学校确立了孝德教育、诚德教育、爱德教育、仁德教育四个模块,在一年的时间内对一、二年级的学生分别进行四个模块教育,其中,一年级重点进行孝德教育、诚德教育,二年级重点进行爱德教育、仁德教育。对一个活动主题,高考专业、就业专业根据学生需要开展不同的活动内容。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一、二年级的四个模块教育中。通过教育活动,有效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
(三)案例3: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今年,我市烟台理工学校和烟台信息工程学校借助省级示范校创建工程项目,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投入400万元资金,更新网络基础设备设施,拓宽、畅通网络渠道,依靠云平台、物联网、移动端、互联网+等新技术,建设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校园管理平台,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及共享、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决策、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水平大幅度提升,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构建智慧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校园环境,建设绿色、平安、科学、便捷的智慧学校。
八、学校党建工作情况
一年来,全市职业学校党组织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积极开展活动,确保党建工作顺利开展。
(一)完善学习机制,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各职业学校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工认真学习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认真讲好专题党课,深入开展研讨交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教职工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修养。
(二)建立“党员活动日”制度,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各学校党组织将每月15日确定为“党员活动日”,定期组织党员开展组织生活、参加志愿服务、加强实践锻炼。坚持以“文明城市创建”和“双管双责进社区”为活动主题,在学校周边区域,多次开展清理小广告、整理电动车排放、打扫卫生等活动。还开展了重温入党誓词、党员示范课,举办“祖国在我心中”“站好三尺讲台”等演讲比赛,到养老院送爱心送温暖、参观新农村建设、走访看望老党员、到“红色基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登海精神”教育基地、市民活动中心、郑耀南故居等培训基地参观学习等活动,全面提升党员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密切同群众的联系,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各学校全面抓好制度建设、阵地建设、台账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切实打牢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不断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组织做好党员参加“乐e学”、“灯塔在线”等党建教育服务平台的学习工作,精心组织开展纪念建党97周年活动,全面开展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比奉献”活动,坚持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
九、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一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尤其是当前,中职学生上升通道还不够畅通的问题,加深了职业教育不被社会认可的矛盾,影响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二是职业教育投入不足。近几年,随着全市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加快,各级各类财政资金、专项建设项目经费等资金为学校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但由于中职学校基础建设、实训设备、耗材等耗资巨大,地方政府投入仍难以满足迅速发展的职业教育办学需求。
三是专业师资水平有待提高。专业课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问题较为突出,现有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教学和实训指导水平与企业需求不能有效对接。部分教师教育理念更新缓慢,缺少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深入企业实践锻炼的意识不足,信息化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四是办学机制不够灵活。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企业作为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
五是服务经济社会水平还不够高。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不到位,尤其是专业设置与区域主导产业不吻合的现象突出,培养的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与企业生产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二)改进措施
一是积极营造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开展好2019年职业教育宣传周活动,广泛宣传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宣传技术型劳动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和各类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继续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构建学习型和谐社会,发挥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提高社会认知度。
二是严格落实经费保障制度,加大教育投入。统筹全市高中段教育发展经费,将增量着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深化教育办学体制改革,鼓励民办资本参与兴办职业教育,深化校企深度合作,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和奖补等方式支持职业教育,缓解职业教育投入不足问题。
三是灵活教师补充机制,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认真落实上级关于职业学校教师管理的政策规定,科学核定教师编制,合理调整和完善教师补充办法,适量补充紧缺学科专业教师;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落实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是进一步完善现代职教体系。深化校企合作,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手段,推进产教融合,完善校企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模式,进一步推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专业建设,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市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本站声明:本内容转载与莱州政府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本站声明:本内容转载与莱州政府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 上一条: 智能汽车排行榜 是谁超越宝马成为冠军?
- 下一条: 17年1月江铃箱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2023-09-30招聘半日钟点工女保姆一名
- 2023-09-30莱州富雅沙发厂招聘包装工、缝纫工
- 2023-09-29招聘电动汽车销售人员数名,售后维修工数名
- 2023-09-29销售不出差
- 2023-09-29诚聘机加工数名
- 2023-09-29招普工,270一天,招装卸工和质检
- 2023-09-29诚聘办公室女文员
- 2023-09-29音频主播
- 0℃未命名
-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 信息搜索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